2017年12月10日 星期日

雙通合併,利弊難料。

日前傳出國際網通大廠博通考慮以每股約70美元的報價,總額高達1300億美元收購高通。若一旦實現,將成為半導體業史上牽涉金額最高的併購案,博通也將一躍而為僅次於Intel、三星的全球第三大半導體廠,同時更加穩固智慧型手機晶片市場的領導地位。

但此提案卻立即遭高通董事會以報價不合預期,以及併購後可能面臨的眾多不確定性等因素回絕。沒想到博通隨即啟動了「惡性併購」的備案,預計於明年三月舉行的高通年會上提名十一位董事,企圖公然控制高通的董事會,以推動收購計畫。

雖然自2010年以來,全球的惡性併購計畫有超過半數皆以失敗告終,何況這次可是被稱為史上最大規模併購,實在備受矚目,理論上在如此關注度下高通應不容易被併購成功。

然而,若考量到高通最近的處境,那這齣併購案的背後可就不能用以往案例來評估了。或者可以這麼說,我認為高通首次回絕並非真心抗拒併購,其不過是演了一場討價還價式的欲迎還拒。


就客觀面上,此項併購案對博通和高通雙方而言都有相當大的效益。過往兩者在多項產品線存在競爭關係,包括WIFI、藍牙、GPS、射頻與功率元件等,從競爭轉為合作可提升雙方的獲利能力和市佔率。

除此之外,高通的基頻技術和先前收購NXP所獲得的車聯網業務是博通所欠缺的,透過併購高通,博通不但可掌握行動裝置上的所有核心元件,更直接成為即將可能爆發的車聯網市場的最大供應商。

就主觀面上,全球第三大的半導體廠確實可畏,科技業內卻有不少人非常期待高通被併購。這其中的關鍵是在高通自己身上,更正確的說法是高通與蘋果為首的手機廠在專利授權金和反壟斷行為方面的爭議。

2017年,高通智慧型手機晶片的整體毛利率已低至二成,這還是摻入了高毛利的高端晶片下的綜合數據,中低端晶片的毛利率只會更低。再考量到其高額的人事研發成本,高通在晶片市場獲利能力不佳,甚至可能賠本賣,早就不是新聞。

換言之,若沒有權利金帶來的驚人獲利,高通根本沒有本錢投入基頻技術的研發和無視成本傾銷智慧型手機晶片;若沒有在基頻技術持續領先,沒有不計代價穩固智慧型手機晶片的市佔率,則不可能繼續逼迫手機廠簽訂不合理的專利授權合約。

大家都知道高通這些作法遲早會出事,僅是時間問題罷了,我並不認為高通不想解決專利授權帶來的爭議,實際恐怕是無法解決。因為其已陷入了飲鴆止渴、騎虎難下的情況,而博通的併購可能是幫助高通擺脫此窘境的唯一方法。

以高通目前的獲利和成長潛力來看,博通提出每股約70美元的報價的確是有點偏低估了,但站在長期經營的立場思考,此併購案應有助於解決高通與手機廠之間的糾紛,進而改善財務狀況及業務結構,所以並不是個完全不能接受的價格。至少在最初併購消息傳出後,高通股價大漲近二成,顯示資本市場對此併購案乃樂見其成。

博通本已是網路通訊的領導者,而高通亦是行動通訊的霸主,兩者結合將在諸多產品線幾乎形成壟斷性的優勢,勢必對其他晶片業者造成極大壓力,不過若說雙通合併只有兩強互補而從中得利,其他人有害無益,似乎也未必絕對如此。

無可否認雙通合併後會是位半導體巨擘,可是這種以併購手段而達到多項產品居於領先,卻又沒有非其不可的絕對地位者,於資本市場中無疑是把雙面刃,相當考驗管理層的經營判斷。

一方面在技術領先和市佔率無競爭對手下,供應鏈業者對其議價能力將大幅降低,亦有機會完全主導該領域產品的開發演進速度。

二方面理論上供應鏈業者為避免受制於單一供應商,通常會積極尋求第二或第三供應者,相關產品的競爭對手其實有機會趁勢加速供應鏈重新洗牌。況且博通和高通的競爭對手,如Intel華為、三星、聯發科、瑞昱之流皆非等閒之輩,雙通合併的後續規劃若沒處理好,淪為失敗收場倒不是不可能的事。

類似案例發生在2015Avago併購博通的例子,受限於Avago併購博通後改變交易規則,加上Avago管理層的經營風格和產品規劃,選擇將原本博通旗下較低毛利的產品線切割處分,導致許多網通廠紛紛轉單至瑞昱,反而讓瑞昱因此受惠,在網通晶片的市占率更加擴大。

這樁半導體業史上最大的併購案是否可以順利成功,顯然變數仍多。畢竟雙通合併後幾乎是必踩到反托拉斯法以及各國的公平競爭條例。

至於博通是否會調整現階段高通備受爭議的專利授權模式,態勢尚不明朗,可是無論如何,其終究是打破高通把智慧型手機產業搞成一灘死水的一個機會、一個可能,對全球的半導體產業來說,尤其是產品線和雙通具高比例重疊,從智慧型手機晶片、電視晶片、網通晶片、物聯網一路到車聯網的聯發科,是利是弊?著實難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